|
两岁半才说话的天才,智商高的真让人 “没话说”“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天才是 1% 的天分加上 99% 的汗水。” 这是爱因斯坦留给我们的经典名言。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这位传奇天才的人生故事。 天才诞生: 沉默的小爱因斯坦 ▲图源网络 1879 年,在德国的一个犹太中产阶级家庭,一个未来将震撼世界的小生命诞生了,他就是爱因斯坦。 这个小家伙可有点特别,直到两岁半才慢悠悠地说出人生第一句话:“这汤太烫。” 嘿,你说逗不逗?他的父母之前可是一直为他的不说话而担心呢,结果他给出的理由是:“因为到现在为止,一切都很正常。” 哈哈,这智商高得真是让人 “没话说” 呀! ▲图源网络 不过,小爱因斯坦虽然在说话上不着急,但在探索世界这件事上,可有着强烈的好奇心。五岁的时候,父亲送给他一个指南针,这可把他给迷住了。他就像发现了新大陆一样,整天琢磨着:是什么神奇的力量让指针始终坚定地指向北方呢? 求学之路: 不走寻常路的学霸 ▲图源网络 爱因斯坦在求学时期,那可是个十足的 “叛逆小子”,对制式学校系统的严苛规定那是相当不感冒,觉得这些规定会扼杀创造力和独立思考的能力。 不过,他也是幸运的,有一位像天使一样的导师 —— 每周前来拜访的医学生马克斯・塔尔穆德。这位导师就像一个知识的宝库,给他带来了各种各样的数学、哲学和科学书籍。 他们俩常常会为了这些书籍中的内容,像两个痴迷的探险家一样,持续数小时地热烈讨论。爱因斯坦后来回忆说:“那个方法让人学到最多,当你非常喜悦地投入某事物,就不会注意时间的流逝。” 而且他还强调:“学生不是你要装东西的容器,而是你要点燃的火把。” ▲游客与硅胶雕像作品合影 12 岁的爱因斯坦读了第一本关于几何的书,他对这本书简直是爱不释手,还称它为 “神圣小册子”,这本书一下子就抓住了他的想象力。马克斯说,爱因斯坦很快就把整本书都看完了,然后像一只饥饿的小狼一样,迫不及待地投入到高等数学的学习中。 14 岁的时候,他就已经掌握了微积分,这个十几岁的孩子坚信自然界可以理解为一个 “数学结构”,并且认为 “纯粹的数学在其本质而言,就是逻辑思维的诗篇”。 15 岁时,为了寻找商机,爱因斯坦全家搬到了意大利。16 岁的他参加瑞士联邦理工学院(ETH)的入学考试时,出现了一个有趣的情况。他的语言、动物学和植物学都不及格,这可真是让人哭笑不得啊。不过,他的物理和数学那可是相当优异。一年后,他卷土重来,以物理和数学满分,其他大部分学科良好的成绩终于被 ETH 录取。尽管算是复读了一年,但他还是比多数同学小一岁。 因为不想被征召入伍,不到 17 岁的他毅然放弃了德国国籍,有五年期间是没有国籍的,他还说:“实行义务兵役制是导致道德沦丧的主要原因,它严重威胁到我们的文明和生存。”1901 年,他成为了瑞士公民。 ▲图源网络 大学毕业后的爱因斯坦,在找工作的道路上也经历了一番波折。他花了近两年时间寻找教职,却一直没有结果。最后,在友人的帮助下,他成为了一名专利局助理审查员。这个工作听起来和他的专业物理和数学好像不太搭调,但从另一个角度来看,却非常适合他。为什么呢?因为他总能早早地完成每天的工作,然后把剩余的时间都投入到自己热爱的科学研究中。 奇迹之年: 改变世界的 1905 ▲图源网络 1905 年,对于爱因斯坦来说,简直就是一个奇迹般的年份,这一年被称为他的 “奇迹年”。26 岁的他就像一个开了挂的超级英雄,完成了博士学位论文,又一口气发表了四篇具有划时代意义的论文。这些论文详细记载了光电效应、布朗运动、狭义相对论和质能等效理论,它们就像四颗重磅炸弹,永远地、彻底地改变了现代物理学的面貌。 从此之后,爱因斯坦就像一颗璀璨的明星,国际的肯定和官方的推崇如潮水般向他涌来。1914 年,他搬家到柏林。1922 年,他被授予诺贝尔物理学奖。然而,巨大的名誉并没有让他迷失自我,他依然保持着清醒的头脑,他说:“人的崇高使命是服务而不是统治。” 活出真我: 为他人而活的高尚灵魂 ▲图源网络 1933 年,由于遭受纳粹政府的残酷迫害,爱因斯坦不得不迁居美国,并加入美国国籍,随后在普林斯顿高等研究院投身于理论物理的研究工作。 爱因斯坦对科学和人类都怀有深深的热爱之情。他并未因全身心投入科学研究而与社会脱节,相反,他始终心系人类的文明与进步,并且为此展开了顽强且勇敢的斗争。 例如在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他就和一些著名科学家共同起草了反战宣言。他对劳动人民充满同情,给予儿童无限的希望。面对德国纳粹对犹太人的迫害,他毫不畏惧,反而更加坚定地与之抗争。 ▲图源网络 他还曾写信给美国总统,提议抢在德国之前制造原子弹。然而,当他得知美国的原子弹轰炸了日本广岛时,他大为震惊,心中义愤填膺,对自己曾经给罗斯福写信一事懊悔不已。从那以后,他便满怀热情地投入到反对原子弹屠杀以及反对美国原子弹外交政策的斗争当中。 在人生的最后十年里,爱因斯坦始终坚持不懈地致力于缔造有效的国际合作,其目的在于解除核武器的威胁,进而防止战争的发生。他坚信:“我们应该尝试去树立一种普遍的信念,而首先需要不惜一切代价去废除的便是战争,其他的观点都处于次要地位。” ▲图源网络 1955 年,就在爱因斯坦逝世前的几天,他毅然签署了《罗素 — 爱因斯坦宣言》,向所有国家发出呼吁,希望它们能够放弃核武器。对于自己的身体状况,他淡定地表示:“我能够自主决定何时离开。我已经完成了自己应做的事情,现在是时候离开了。我希望能够优雅地离去。” 最终,在 4 月 18 日这一天,爱因斯坦如他所愿,优雅地在睡梦中与世长辞。 科学的伟大故事: 理应被更多人传颂 爱因斯坦的一生,都在为开辟物理新纪元而努力奋斗。他毫不畏惧艰难险阻,展现出了令人惊叹的意志和毅力。他所取得的伟大成就,得到了全世界的公认。 ▲帷幕开啦硅胶雕像作品《爱因斯坦》 相对论作为他的重要成果,已然成为现代高能物理学的基础理论。不仅如此,它还是高能加速器以及现代技术领域众多重要技术计算的根基。这一理论为人类利用核能开辟了无比广阔的前景。 ▲大象东方-伟大的发现科学乐园概念图 科学的伟大故事理应被更多人传颂,帷幕开啦蜡像馆通过硅胶雕像的独特形式,让爱因斯坦得以 “复活”。期望借由这些人物的展示,生动地讲述人物故事,进而更好地传递科学精神。 ▲帷幕开啦硅胶雕像作品《爱因斯坦》 雕像工艺师们精心打造每一尊雕像,从查阅大量资料了解人物生平,到细致入微地塑造雕像的每一个细节,都倾注了大量的心血,最终得以让一尊栩栩如生的人物雕像出现在大家面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