蜡像动了?当代女娲联手生猛艺术家,新风碰撞迎接“新生”
快来看啊 蜡像竟然动了!
▲左边为蜡像作品,右边是真人
这是什么新玩意 这事,还得从7月份的那次来访说起
新风碰撞,一拍即合!
2024年7月6日,当代艺术家武宁亚老师等人来访了帷幕开啦总部大象东方,由大象东方创始人刘震先生和周雪蓉老师陪同参观。
▲武宁亚老师参考蜡像作品
一位是半生峥嵘,跨界良多的“生猛”的艺术家武宁亚老师,一位是被誉为当代女娲的巧手艺术家周雪蓉老师,就是这次见面,两位艺术家老师一拍即合,他们决定,要为蜡像艺术注入新风。
与以往蜡像不一样的是,两位艺术家联手“造新生”,要在栩栩如生上加入“动”,让“像”不再局限于静态。历时6个月,2位“武宁亚”老师被制作出来了。
▲请收看视频内容
为艺术献上毛发,武宁亚老师收获了新发型
蜡像,作为一门超写实的雕塑艺术,为了还原人物的原型,量身是必不可少的环节,从身体数据到皮肤颜色,都会由工艺师们一一采集。
在这次的量身环节中,武宁亚老师决定,为艺术献上自己的毛发,将头发和胡子全部剃下来,移植在蜡像作品上,让作品拥有DNA。
在头发和胡子都剃光后,武宁亚老师更是直呼,从来没试过光头的造型,但这“发型”还真不错,以后会继续光头的造型。
栩栩如生的作品背后是严谨和细致,身体上的每一寸皮肤的颜色都不一样,为了更还原本尊的,色彩师会用色卡对各个部位进行对比,来还原本尊皮肤的色彩。
量身的环节复杂繁琐,少则2个小时,若是还要真人翻模的话时间则会被拉长到1天,为了提供更准确的数据,武宁亚老师选择了真人翻模。
从头部开始,只留下鼻孔呼吸,还要等待翻模材料干透才能取下,武宁亚老师,这一坐便是一个下午,妥妥地为艺术献身。
雕塑环节,无数次的雕刻和复核
蜡像作品的惟妙惟肖是从最基本的泥塑开始的,泥塑是雕塑师把平面的照片资料立体化的过程。在收集好所有身体数据后,雕塑师会对泥稿进行成千上万次的塑形和细节雕刻,确保每一块骨骼、肌肉、和肌腱都会根据蜡像姿势的不同而被准确复制。
对作品上心的武宁亚老师,在作品制作期间曾多次来到大象东方与泥稿进行比对。
周雪蓉老师也分享道在泥稿和真人复核时发生的趣事,在脸部的轮廓的呈现上,武宁亚老师会觉得自己的轮廓是分明的,但实际上周雪蓉老师观察到武宁亚老师的轮廓是偏柔和的。而这种不一样的看法,刚好印证了这么一句话:自己眼中的你,和别人眼中的你,是不一样的。
翻模环节
泥稿完成了,铸模与开模才是重头戏,也是最关键的步骤。身体和头部被注入不同的材料,头部是柔软的硅胶,以便于后续植入毛发,身体部分使用了更加坚硬的材质,以抵御无数次的重复触摸。
白胚上色,还原皮肤原有的色彩
在翻模完成后,色彩师们会在白胚上进行上色,描绘出皮肤原有的肌理感。
植发环节,真人头发的移植
一个蜡像头发和眉毛的植入需要耗时7-15天,植发师们将事先采集好的毛发使用专门的工具一根根地将毛发植入到蜡像的头部。
即便是武宁亚老师的另一尊光头的作品,也会在进行毛发种植后再剃光,还原出人头皮毛发的真实状态。
安装和定妆,大功告成!
最终给蜡像作品进行安装,穿戴好武宁亚老师提供的服饰后,作品就完成啦。
▲《武宁亚》硅胶雕像作品
▲《武宁亚》硅胶雕像作品
会动的“他”,实在有趣
本次的定制,武宁亚老师除了定制了静态的蜡像外,还定制了另一尊会动的蜡像,能扭动的头部瞬间为蜡像注入了更鲜活的生命力。
本次两大艺术家新风的碰撞 对蜡像艺术的诠释更上一层 未来,两位还有哪些新风碰撞呢? 敬请期待吧
推荐
-
-
QQ空间
-
新浪微博
-
人人网
-
豆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