玛丽安宁:被时代阴影遮蔽的化石猎手



生于那个时代是她的不幸

即便她发掘了震惊世界的

第一具完整的鱼龙化石

但古生物学界却把她拒之门外


图片


欢迎来到第四十九期《帷幕人物》

帷幕开啦,我们的故事开始啦!


图片


玛丽・安宁于 1799 年在莱姆雷吉斯(Lyme Regis)出生,这是位于英国南部的一个港口。玛丽的父母一生共育有十个孩子,然而最终只有她和哥哥约塞夫存活下来。


图片


1800 年,巡游骑士在莱姆里吉斯表演马术,居民纷纷围观。尚在襁褓的玛丽被女邻居抱着在大树下观看,突然闪电击中大树,邻居和另两名妇女倒地。人们检查发现三人死亡,但玛丽尚存呼吸。人们将玛丽送回家,经热水擦洗后恢复活力。大难不死的安宁健康成长,成为社区里被人津津乐道的小名人。


大难不死的玛丽虽躲过了死神的镰刀,却无法摆脱贫寒生活的枷锁。玛丽的父亲是一位木匠,为了维持生计,他还会在海边挖掘化石出售,赚取些微薄的外快。著名作家简・奥斯丁在给妹妹的信中提到过一位 “手艺精湛,却难以维持温饱” 的木匠,这人正是玛丽的父亲 —— 理查・安宁。


图片


自小,玛丽便跟随父亲和哥哥在海边挖掘化石,以此补贴家用。在这个过程中,她从父亲那里习得了化石采集与识别的技巧。然而,命运无情,在玛丽十一岁那年,父亲溘然离世,留下的只有沉重的债务。年仅十一岁的玛丽,毅然拿起父亲曾用过的敲打化石的小锤,就此开启了她那传奇却又满是悲惨色彩的化石猎人之旅。


图片


图片

▲在伦敦自然历史博物馆展出的鱼龙化石


十二岁那年,玛丽在海滩上有了惊人的发现 —— 一个长度约为 1.2 米的巨大头骨。这头骨所属生物那细长且尖锐的上下颌以及锥形牙齿,无不暗示着它是个厉害的捕鱼高手。玛丽凭借着敏锐的直觉,察觉到这具化石非比寻常,于是,她没有像往常那样将化石卖给游客,而是在接下来的数月里,全力以赴地寻找化石的其余部分。


经过长时间的仔细搜寻,玛丽终于成功 “捕获” 了这条长达 8 米的史前巨兽化石。这具化石先是以 23 英镑的价格卖给了当地的乡绅,随后被送往伦敦自然历史博物馆。在著名博物学家理查德・欧文的推动下,这类生物最终被命名为 “鱼龙”(Ichthyosaurus)。


图片

▲电影《菊石》片段


这尊化石被人买下后,送到了大英博物馆永远珍藏,可作为发现者的玛丽·安宁却被隐去了名字,只留下捐赠者赫斯特·亨利的名字。只因为她是一个女人...


即便不被认可,但这位坚韧的女性每天都在莱姆悬崖峭壁下的潮汐中寻找化石遗骸,在玛丽24岁时,她发现了人类史上第一具完整的蛇颈龙化石,在29岁时发现了英国的第一具完整的翼龙化石。


图片
图片

▲玛丽安宁发现的成果


在那个女性地位低下的年代,尽管持续不断地发现新化石,尽管并非科班出身也能自学并详尽绘制标本图鉴,玛丽并未成功突破社会对性别身份的成见。


英国地质学会因玛丽・安宁的社会阶级和性别将她拒于门外。她既无法成为学会成员,连作为旁听者参与会议都不被允许。一些富有的化石学家买下玛丽发现的化石后,发表了大量有关这些化石的学术文章,却对玛丽的名字只字未提。


图片
图片

▲为纪念玛丽安宁,在她的故乡设置了雕像


而玛丽・安宁一生中唯一发表的作品,仅仅是一封写给杂志主编的信。“这个世界残忍地利用了我。” 玛丽・安宁在与朋友的交谈中和书信里多次如此说道。


玛丽・安宁一生都未能摆脱贫困的枷锁,也未曾得到应有的认可。她在 45 岁时,因乳腺癌离世。直至 2010 年,在她去世 163 年后,英国皇家协会才终于将她列为英国历史上对科学影响最大的十位女性之一,被后世尊称为“化石猎手”。


图片


即便身处男权时代,即便自己的成功一次又一次被男性夺走,玛丽・安宁也从未放弃对古生物学的研究。在那个不公平的年代,坚韧的她宛如一道光照亮了黑暗。玛丽・安宁的故事,值得被更多人知道。


图片

▲伟大的发现科学乐园概念图


帷幕开啦硅胶雕像科学家系列作品,以传递科学故事、弘扬科学精神为使命。我们精心打造硅胶雕像,旨在将那些精彩绝伦的科学故事栩栩如生地呈现于世人眼前,为大众开启一扇通往科学世界的趣味之门,让 “走进科学” 不再是枯燥的说教,而是一次生动有趣、充满惊喜的奇妙旅程。


图片
图片

▲《玛丽安宁》硅胶雕像作品


工艺师们为了还原玛丽・安宁的本来面貌,开展了大量文献资料查找工作。他们依据资料,从身形、五官、发型,再到服饰等方面进行了还原,使得这位 100 多年前的欧洲女性得以再次呈现在人们眼前。



推荐

  • QQ空间

  • 新浪微博

  • 人人网

  • 豆瓣

取消
  • 首页
  • 电话
  • 英文站